中华好家教全国巡讲获各界翘首称赞
127 2022年03月05日
“新古装剧”正在演化
古装剧在剧集市场势能下降,并不能单纯归因于现实主义战胜了浪漫主义。问题的核心在于古装剧在浪漫主义赛道上疯狂内卷。就古装剧而言,甜宠与古偶(古装偶像剧)是基础品类,小到中低成本的分账剧,大到平台S级的IP项目,莫不如此。
单一化的审美是古装剧的症结,太多剧集从表演、叙事、打斗到调色、服化道、海报,基本很难看出差别来,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神仙谈恋爱”的故事。如此批量化生产,怎会不令人审美疲劳?但从明年的待播作品来看,情况正在发生一些改变。我们不妨把那些在类型前沿开拓、制作严谨、历史逻辑参与叙事、有一定严肃表达的剧集称之为“新古装剧”。
在仙侠玄幻霸屏之外,武侠剧也在回潮。其实《雪中悍刀行》就已经昭示了这样的趋势,虽然它的类型杂糅了武侠与玄幻,但那股子“侠气”还是表现得酣畅淋漓。今年的武侠剧还有《云襄传》《且试天下》《少年歌行》《长风少年词》等。
《雪中悍刀行》还开了“古装公路剧”的风气之先。所谓“古装公路剧”,指的是主人公经历的核心事件都在游历中发生,场景转换就去解决下一个冲突。比较典型的古装公路剧还有《敦煌》《两京十五日》《阿麦从军》《风起西州》等。
悬疑剧也是古装题材精品化的一大方向,而马伯庸小说改编作品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马伯庸写作对历史细节考据严谨,同时又深谙类型文学创作要旨,他每次写作都是一种杂糅实验,却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他有时大开脑洞,在三国演义中植入一个谍战故事(《风起陇西》);有时见微知著,在故纸堆里抽丝剥茧出历史隐秘的细节(《显微镜下的大明》);有时妙笔生花,填补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背后的历史公案(《长安的荔枝》)。
值得一提的是,《风起陇西》是电影导演路阳的第一部剧集作品,虽然之前有过《三国机密》类似的作品,《风起陇西》依然是明年最受期待的古装剧之一。其他古装悬疑剧还有《清明上河图密码》《唐朝诡事录》。
除此之外,一批得到市场验证的精品古装剧也将在今年组团推出续集,如《庆余年2》《赘婿2》《大宋少年志2》《琅琊榜3》,这也成为2022年剧集市场一道亮丽风景线。
古装剧与文旅联动也将是一大潮流。《风起洛阳》在去年开启了爱奇艺“华夏古城宇宙”,这个系列还有《敦煌》《两京十五日》《风起陇西》《广州十三行》。而其他平台的《梦华录》《清明上河图密码》其实也有类似的基因。
传统文化热是古装剧升级的一大动能。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当代青年人的国族认同在加强,而浩瀚的古典文明也是建构这种文化认同的重要源泉。
不难看出,过去几年,古装剧清一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等因素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正向“外部性”在吆喝。这种“文化自信”趋势在未来只会加强,并且将以各种形态镶嵌在所有品类的“新古装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