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创新“关键变量” 催生发展“最大增量”

作者:钱鸾 来源:湖南新闻网 2023-01-03 18:03

新华社长沙1月3日电(王革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驻湘央企中铁二十五局三公司也深刻意识到,只有科技、人才、创新三者统一、互为补充,才能充分释放企业创新创造活力,让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企业在新的赶考路上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聚焦主业,实现施工过程中资源要素低消耗、高收益,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打造“绿色工程”的必然需求。作为国有传统大型施工企业,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产业升级,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性研究,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成果应用,推进技术成果和技术专利的转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取得市场主导地位赋能;更要以科技创新实现施工方式的绿色变革,降低能耗、物耗,推进效能提升、节水治污、循环利用,推进文明标准化作业、保障安全质量的新工艺、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争做绿色发展的领军者。

牢树创新导向,在健全体制、搭建研发平台上下功夫,“揭榜挂帅”攻坚重大任务,产学研合作凝聚“智慧合力”。除设置专项奖励基金,加大研发投入外,依托劳模工作室、党员创新工作室、QC成果、“五小”成果等载体,搭建各类创新创效平台,营造创新生态,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同时,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将日常管理与“互联网+”融合,运用“钉钉办公管理平台”等高科技管理现场,引入新的信息化技术,搭建数字化监督管控平台,保证信息的即时传输、即时分析,实现异地项目协同联动,大幅提升整体管理效能。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创新人才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创新人才培育生态,才能为创新配备第一资源。“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创新”,充分发挥一线职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打造创新工作室“摇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不断充实“青马工程”孵化预备梯队。此外,还应积极探索职工群众性创新活动的新渠道,“企业搭台、职工唱戏”,积极组织职业技能比武、技能大赛等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大批专业化技能人才,让职工唱主角、挑大梁,激活职工创新的“一池春水”,为企业集聚创新人才、释放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提供了更富营养的沃土。

“跟跑”到“领跑”,并非一蹴而就,企业应当积极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免责机制,鼓励职工大胆探索,挑战未知。树树成林、人人成众。国有施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而全、复而杂。创新型企业不仅需要一系列顶层制度体系的设计优化,更需要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入手,调动全员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才能让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翔之翼。(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五局三公司 )

上一篇:黔往美好未赖,赖茅与千万网友展望2023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