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灵向阳生 共筑成长新希望——归阳镇成功开展“向阳花”教育专题讲座
149 2025年04月25日
绿肥科技绘就生态春耕图: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田间课堂走进田间地头
中国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刘烨报道 当千年农耕智慧遇上现代科技,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春耕课”在雁城大地展开。4月24日至25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试验站工作推进暨现场观摩会以“技术研讨+田间实训”的创新形式,在衡阳开启绿肥产业升级加速度。为更好地推广绿肥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4月24日至25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试验站工作推进暨现场观摩会在衡阳市召开。来自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南省耕地与农业生态环境研究所、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试验站、衡阳市、永州市、祁东县、东安县、衡南县、祁阳红壤站40多名农业专家示范基地技术骨干和团队成员共计3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参加会议和现场观摩会。绿肥体系祁阳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晶作工作进展汇报,副站长李冬初主持会议,各示范县(区)与专家们进行了现场进行了经验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思想碰撞:稻田和果园绿肥生产技术迭代升级
在技术交流环节,湖南省耕地与农业生态环境研究所、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水田与水生绿肥栽培岗位科学家聂军研究员做了题为《稻田绿肥生产、利用与增值技术》的专题报告,全面介绍了适合南方稻田绿肥的轻简高效技术、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开沟及与稻草协同利用是稻田绿肥高产生产的关键;干耕、合理翻压时期确定、养分优化运筹是稻田绿肥高效利用的关键;绿肥种源、蜜源、食源、饲源和景源是绿肥产业的主要途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果园及林下栽培岗位科学家张宇亭教授作了题为《果园绿肥生态环境效益研究及其模式构建的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果园绿肥的生态效益,包括土壤改良、生物多样性提升、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并介绍了果园绿肥的种植模式与管理技术。他特别强调了果园绿肥在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果园微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了果园绿肥与果树生长周期相协调的种植策略。
会上,来自各示范基地的技术骨干和种植主体纷纷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绿肥技术的迭代升级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家也针对当前绿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果园焕新:绿肥周年覆盖激活生态潜能
走进珠晖区小杰家庭农场,毛叶苕子织就的绿色地毯铺满梨园。通过实地察看毛叶苕子长势,拨开厚厚的草丛,发现种植毛叶苕子后的土壤颜色已明显变深、土壤团聚性更稳定。农场负责人介绍,通过种植绿肥,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梨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此外,毛叶苕子还具有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果园的管理成本。绿肥专家还给农场带来了夏季绿肥种子,并现场教授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冬季绿肥和夏季绿肥的无缝对接,实现了绿肥在果园的周年覆盖,打造“绿肥+”优质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肥的生态效益。
种业攻坚:政-科-企联动破解紫云英留种技术难题
在衡南县江口镇百亩紫云英留种基地,沉甸甸的种荚预示着种子丰收。经过现场调查紫云英的分枝数和结夹数等指标,预计该基地的紫云英种子产量在30-40公斤左右。由于留种田块成熟期不一致,专家建议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会同衡南县农业农村局,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收获时间,及时组织专业队伍采收,尽量将种子的收获损失率降到最低,期望成功打造紫云英高效利用的“衡南模式”。会上,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聂军研究员作了稻田绿肥生产、利用与增值技术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绿肥是我国农耕文明重要的组成,是数千年我国土地保持“常新壮”的物质保障,他从稻田绿肥生产、利用和增值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适合南方稻田绿肥的轻简高效技术、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开沟及与稻草协同利用是稻田绿肥高产生产的关键;干耕、合理翻压时期确定、养分优化运筹是稻田绿肥高效利用的关键;绿肥种源、蜜源、食源、饲源和景源是绿肥产业的主要途径。西南大学张宇亭教授作了果园绿肥生态的专题报告。绿肥体系祁阳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晶表示要紧紧围绕体系主要绿肥作物轻简高产技术与应用和绿肥培育耕地与“绿肥+”产业关键技术及应用两大重点任务,从监测平台打造、示范基地建设、绿肥+品牌培育和农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以便辐射和带动全省绿肥生产发展。同时要加强与体系内外岗站专家合作、与地方农业主管部门互动、与示范县区农业主体协同,促进区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各县市区的农业负责人与专家围绕绿肥品种改良、种植技术创新、土壤保育、水稻生产及农产品质量提升等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和交流,为湖南绿肥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它可以提供作物养分,提高耕地质量,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可持续性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为更好地推广绿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试验站团队及时总结并推广“绿肥+产业”在南方稻区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模式,集合政府-科研-企业-合作社等多方力量,努力将“绿肥+产业”打造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在衡阳、永州建立了稻田绿肥轻简高效示范基地10个,永州市冬种绿肥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以上,其中果茶园绿肥面积超过24万亩,共建立绿肥示范片60余个,各示范县区稻田紫云英全程轻简化丰产栽培技术实现全覆盖,无人机飞播,真正做到了让土地更肥,让乡村更美。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还推动了紫云英留种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政-科-企联动是推动绿肥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破解绿肥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推动绿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活动还就绿肥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专家们指出,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绿肥对于驱动土壤健康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模式优化和机制创新,绿肥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5日下午,与会人员来到来到衡南县江口镇江口村两个稻田紫云英示范片进行观摩和考察,这两个基地的循环留种紫云英已全面结籽并成熟,预计收成不错,专家指出要及时组织农户采用现代化收割机等设备采收紫云英种子,为后期种子供应和收购打下坚实基础。随后,与会人员又来到衡阳市珠晖区的小杰家庭农场,查看梨园毛叶苕子的长势情况。绿肥体系祁阳综合试验站给农场送上一台播种机,并现场教授播种机的使用方法。通过两天的会议和观摩,专家们对衡阳市的绿肥产业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专家们还对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