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坡乡灯山村移风易俗实践: 以文明新风赋能乡村振兴

编辑:钱鸾 来源:湖南新闻网 2025-07-16 10:46

近年来,衡山县岭坡乡灯山村以“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为主线,通过制度创新、文化浸润、产业融合等多维度发力,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自治、产业联动”的乡村治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一、制度先行:构建“三治融合”治理体系

灯山村以《村规民约》为基础,创新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协同机制,形成“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治理模式。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喜庆操办标准》,明确宴席规模不超过20桌、随礼不超过200元、彩礼总额不超过5万元等具体规范,并建立“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公示”全流程管理体系。2024年,全村婚丧嫁娶平均支出较之前下降40%,累计节省资金超40万元,用于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为强化制度刚性约束,灯山村将移风易俗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对违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设立“文明红黑榜”,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对反面案例公开曝光。通过“制度管人、积分管事”,实现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二、文化浸润:培育文明乡风新范式

灯山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打造“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三大工程。一方面,组建宣讲团、“文艺轻骑兵”,通过屋场恳谈会、花鼓戏巡演等形式,将移风易俗政策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乡音土话”;另一方面,创新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如重阳节“敬老饺子宴”、元旦“联欢晚会”、春节“文明家庭”评选等,累计吸引2000余人次参与。

三、产业联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移风易俗带来的“减负效应”,为灯山村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村集体将节省的资金投入“桃花港泉水鱼”特色产业,建成79个生态鱼池,通过“瘦身鱼”养殖模式,产品价格翻倍,2024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2025年预计销售额达240万元,带动附近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

产业发展反哺精神文明建设。灯山村利用集体经济收益,建设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为村民提供文化娱乐及休闲健身场所;设立“移风易俗奖励基金”,对践行新风尚的家庭给予教育补贴等激励;为防返贫监测户设立公益性岗位,定期打扫村主干道及河道,提高整村卫生环境的同时也为村民增加了收入;这种“以文化促发展、以发展强文化”的良性循环,让文明新风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从“陈规陋习”到“文明新风”,灯山村的蜕变印证了“乡风正则乡村兴”的真理。通过制度创新破陋习、文化浸润树新风、产业联动促发展,灯山村不仅实现了村民精神风貌的焕然一新,更探索出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一实践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也为其他地区推进移风易俗提供了宝贵经验。

供稿:岭坡乡人民政府 刘晨 刘欣

上一篇:怀化旗舰店入驻同程旅行平台 邀你一键解锁湘西秘境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