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视域下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哲学思考

编辑:钱鸾 来源:湖南新闻网 2025-10-18 11:23

标本兼治是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一贯方针,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反腐败斗争标本兼治方针,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下,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不断加深对“标本兼治”的理解,努力提高反腐败斗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把反腐败斗争不断全面推向纵深。

一、治标与治本的哲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1、哲学内涵。“标”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特征,能够被人的感官所感知。“本”则是事物的根本,体现事物质的规定性和内部联系,只有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具体到反腐败斗争中,治标,就是对已经发生的腐败问题进行检查处理与整顿,包括查办案件,惩处腐败分子,治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治标是处置“已然”,对于解决问题是滞后的,但它是反腐败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在“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采取强有力的治标措施,对于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往往可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治本,是防患于“未然”,是从产生腐败的源头上做文章,即通过加强思想建设、强化民主监督、完善各项制度、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等措施,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因此,在治标的同时,必须加大治本的力度。

2、辩证关系。治标与治本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如果只治标不治本,腐败问题就会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查不胜查;如果只治本不治标,腐败发展蔓延的势头就难以遏制,人民群众就会对反腐败失去信心。在标本兼治过程中,“标”和“本”不是一成不变、孤立静止存在的,治标与治本也不是非此即彼,孤立割裂的。治本一般都需要从治标入手才有针对性,找到管用的办法;治标最终要靠治本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巩固成果,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治标是治本的前提,治本则是治标的必然趋势。一百年来,党把治标与治本紧密结合起来,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

二、标本兼治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所谓坚持两点论,就是对事物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了解矛盾的这一方,又要了解矛盾的那一方,克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性。所谓坚持重点论,就是在众多的矛盾当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在一体化推进“三不腐”斗争中正确处理治标与治本的关系,突出重点,坚持治标与治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标本兼治要践行重点在事物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由于内部矛盾运动所引起的部分质的变化,必须区分若干阶段。在反腐败斗争的各个不同阶段,要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治标与治本的具体工作有不同的侧重。有时侧重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有时侧重于煞歪风、抓案件。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认识到治标与治本各有重点。治标的重点是狠抓案件的查处,具体说是“三抓”:一是抓经济违法违纪案件,为经济建设服务;二是抓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三是抓顶风违纪案件,为改革和发展服务。查处案件要把金融、国企、政法、粮食购销领域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手、胆大妄为者作为重中之重,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谋私问题作为重点。治本的重点是抓教育、管理,具体说是“三加强”: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在教育的对象上,要突出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教育的内容上,要突出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站稳脚跟,明辨是非,筑起一道坚固的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规范体系。制度最是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建立起有效的制约机制。失去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这是历史和现实的无数事实都证明了的真理。加强治本力度,就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突出重点,有利于一体化推进“三不腐”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2、标本兼治要坚持两手抓。党的二十大明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是因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体制、法制和各项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改革的深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所以,腐败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有时还会出现反弹,处于高发、多发、易发的状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治标,不再是一般条件下的处于次要、被支配、服从的地位,而要从“严重政治斗争”的高度来认识治标的重要性。在加大治本力度的同时,保有从严治标,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一个一个地打好阶段性战役,坚持治标、治本两手硬。治标重在狠抓大案要案,开展专项治理,打击违法犯罪。这种治标具体实在,收效快,对于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为治本扫清障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显而易见,“标”虽轻犹重,轻标重本,舍标求本是会失之于软、失之于偏的。同时,治标重在“治”,治本重在“防”,重标轻本,不注重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将使反腐败斗争陷入“遏制——反弹——再遏制——再反弹”的恶性循环之中。治标与治本,两者不能偏废,二者并重、二者并举是治本兼治标的正确选择,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三、标本兼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系统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现象。任何一个事物、现象、任何一个对象,在特定条件下都是一个系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观点,不难看出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制度、法制不健全方面的原因,又有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干部素质方面的原因,是多因果的复杂社会现象。因而惩治腐败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标本兼治强化教育是基础“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标本兼治视域下,一体化推进“三不腐”,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锤炼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钢筋铁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强基固本、凝心聚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先后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推进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使全党在风浪考验中立住了脚,在诱惑“围猎”前定住了神,在复杂严峻斗争中保持了政治本色。

2、标本兼治,系统思维是保障“系统整体性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标本兼治视域下,一体化推进“三不腐”,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全面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一体化推进“三不腐”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党的二十大重点强调,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在一体化推进“三不腐”伟大斗争中,只有树立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念,全面分析和运用各种手段,把“教育”“法治”“监督”“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治标与治本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取得胜利。(作者:刘建林,湖南省衡南县委党校)

上一篇:突破!衡阳市中医医院成功为失明红斑狼疮患者实施高难度直肠脱垂手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