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书院讲坛第26期开讲,舒大刚谈苏东坡的起落经历与人生观

作者:钱鸾 来源:湖南新闻网 2022-08-21 18:31

8月19日上午,屈子书院讲坛第26期在汨罗屈子文化园楚辞堂开讲,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舒大刚教授为线下四百多名观众,及线上45.9万网友们讲述了《苏东坡的起落经历与人生观》,揭开苏轼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与精神追求。汨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许义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艾志军,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亚江等领导出席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凤凰网湖南频道全程直播,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湖南汨罗屈子书院执行院长王琦担任嘉宾主持。

(屈子书院讲坛第26期主题)

舒大刚教授从东坡和屈原、东坡印象、东坡人生、东坡蒙难、东坡读书、东坡的人生观等角度,全面展现了苏轼面对三起三落的人生遭际,如何“苦”中作“乐”,以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获得精神的超越与生命的升华,揭示了其在诗、词、书、画等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根本原因。

舒大刚教授首先谈到了苏东坡与屈原是千年知己,他们虽然相隔千载,但在精神、才情与境遇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苏轼亦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爱国诗人与政论家。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却遭奸人陷害,几经流放,最后投江而亡。苏轼也是博极经史,文采飞扬,长于议论,尽忠事君,尽心为民,远近闻名,四夷推崇,本有宰相之才,却忠而见谤,被贬而死。两位才情相同,命运相同,境遇相同,若他们相遇必然是惺惺相惜,同感共情的知己。苏轼在《屈原塔》《屈原庙赋》《与谢民师书》中高度赞扬了屈原的慷慨赴死,忧君爱国的情怀,认为屈原“上可以并三光,下可以入孔庙”,其“《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舒大刚教授)

舒大刚教授随后从不同层面分享了人们对苏轼的多种印象:在普通人眼中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同辈人说他“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史学家评价他是器识闳伟、议论卓荦、文章雄隽、政事精明的天下奇才;文学家认为“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舒大刚与艾志军、许义中、李亚江等合影)

舒大刚教授还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与事例,总结了苏轼三起三落的的人生经历。苏轼少年得志,文采飞扬,豪气干云,大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之气概。可一旦步入世途,又时时碰壁,甚至一贬再贬。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自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刻画了其一生三段贬居生涯的遭际。苏轼前后贬居11年,离权力中心越来越远,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也越来越小。好在他熟读经史、诸子、佛道之书,洞悉宇宙人生之理,虽然有时不得不暂住僧舍、借房度厄、与渔樵杂处,生活困苦,但总能迎难而上,旷达乐观,寄情山水、数游赤壁、开荒东坡、修屋筑室、酿酒自乐、访友迎友、参禅问道,吟诗作画,读书注经,反而赢得了更多的文学成就和学术成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旷达超越的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

最后,舒大刚教授指出正是在亲近自然、亲近民众、亲近经典中,苏轼渡过了人生苦厄,超越了自我,完成了文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甚至天下奇才的形象塑造。综观东坡经历,他的诗文创作最多的时期是在贬谪时,其三部学术著作《易传》《书传》《论语说》也完成于贬谪时,实现了其立德立言立功的士大夫追求。

屈子书院始创于北宋年间,曾称汨罗书院、清烈书院、屈原书院等,仅比岳麓书院晚三十多年。重建后的屈子书院于2017年端午节正式对外开放,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卯榫结构书院,地处湖南省汨罗市玉笥山北麓的屈子文化园内,具有讲学、展览与藏书三大功能。

此次讲坛由中共湖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湖南省文史研究馆指导,中共汨罗市委宣传部与汨罗屈子书院联合主办,汨罗市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汨罗屈子文化园事务中心承办,汨罗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汨罗市天弛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汨罗市弘安实业有限公司协办,并由凤凰网湖南频道、汨罗市融媒体中心提供网络直播与宣传支持。(文/刘文心 图/彭鑫娅 蒋建强)

上一篇:衡南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举办全县农村公路 智能化养护管理平台应用培训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