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聚智慧,联合研修共成长 ——湖南省陈宏资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写作教学研讨”联合研修活动
186 2025年05月11日
为深化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促进区域教研协同发展,2025年5月8日,湖南省陈宏资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联合长沙市周玉龙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及长沙县名师工作站(北山镇蒿塘中学站、江背镇梅花学校站)、长沙市雅礼十五中学共同举办了“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讨”活动。来自多所学校的语文教师齐聚长沙市雅礼十五中学录播教室,共探写作教学新路径。
长沙市雅礼十五中学初中语文组教研组长刘攀担任主持人
长沙市雅礼十五中学校长陈良根致辞
活动伊始,长沙市雅礼十五中学校长陈良根致欢迎辞。他既表达了对各位教育同仁的欢迎,也强调了作文教学是语文素养培育的核心环节,期待通过跨区域联合教研,凝聚智慧,共享成果,推动写作课堂提质增效。
周南实验中学梁欢老师现场授课
周南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湖南省及长沙市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梁欢老师执教的《从“千人一面”到“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考场作文升格指导》,通过情境任务引导学生捕捉任务方法:化抽象为具象、动作拆分、凸显特征、意象替代、以动写静、心理外化、集合经典范例与当堂练笔,引导学生跳出模板化写作,真正关注核心人物的典型细节,凸显人物品质,为一线老师提供了人物描写教学的新思路。
湘潭市第十二中学郭启艳老师现场授课
湘潭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郭启艳老师以《有创意地表达》为题,着眼于学生日常生活的丰富体验,精心构思并设计了“思维导图+多媒介联想”这一创新性活动。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将零散的生活片段系统化、结构化,巧妙地打通大家的联想通道,有效激发了学生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与创造力,让学生在挖掘生活素材的过程中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洞察力。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下,从日常琐事中提炼灵感,以独特的视角解读生活场景,用生动的语言构建起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为语言学习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长沙市教育学院初中语文学科负责人刘敏教授评课
长沙市周玉龙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长沙市一中正高级教师周玉龙老师 评课
随后,长沙市教育学院初中语文学科负责人刘敏教授、长沙市周玉龙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长沙市一中正高级教师周玉龙老师分别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他们认为,两位教师各展其能,均展现出极高的可操作性:梁欢老师借助精准写作技巧训练,为学生考场作文人物描写升格开辟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郭启艳老师巧妙设计“思维导图+多媒介联想”活动,为学生创意表达提供了具体且高效的操作指南。两堂课都将指导策略落到实处,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创意表达水平,为一线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且规范科学的示范范例。
刘攀老师以《在理想与现实中寻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交流
刘攀老师从阅读积累、写作训练(日常写作和考场写作)两个方面进行分享。她通过拓展阅读(每学期3万字以上)和日常写作“三不定”以及自由评论的理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素材,爱上阅读,并真诚地表达自我;通过“序列化训练”模式,将作文拆分为审题、拟题、选材等六个环节;通过“作文指导—快批展示点评提升—再写”的流程,高效提升学生考场写作能力。这些理念与实践,均为初中作文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行动路径。
长沙市周玉龙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长沙市一中正高级教师周玉龙老师作《规范与创意——关于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专题讲座
周玉龙老师从新课标要求、中考命题趋势及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提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指令是写作的路径,个性是写作的名片”的观点。他认为,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将写作与个人体验紧密结合,让写作从“任务”变为“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内驱力。讲座中,周老师以优秀学生范文为例,生动剖析了如何从平凡细节中提炼真挚情感、如何将平凡事物转化为动人故事的具体案例。周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风趣生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鲜活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兼具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教学范本。
湖南省陈宏资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长沙市南雅中学正高级教师陈宏资老师作活动总结
湖南省陈宏资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与专家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以“知行合一”为理念,既有实践课例的生动呈现,又有专家理论的精准点拨,扎实、务实而厚重,实现了专业引领与教学实践的无缝对接,为一线教师搭建了高质量的学习平台。参与教师纷纷表示,要将研修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和表达能力,助力学生写作能力有效提升。正如湖南省陈宏资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长沙市南雅中学正高级教师陈宏资老师在总结时所言:“这次研修如同在教师心中播撒了火种,终将在学生笔下绽放出万千星辰。”
(通讯员:长沙市南雅中学姚瑶,长沙市雅礼十五中学刘攀、陈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