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五亿年前的海底奇观

编辑:钱鸾 来源:湖南新闻网 2025-07-13 18:47

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是2005年国土资源部批准的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2013年荣获“中国最美地质公园”第一名,为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园区之一。2020年7月7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9次会议,湘西世界地质公园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红石林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境内,以酉水河为界与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芙蓉镇隔河相望。其核心景区所辖面积约20平方公里,处于湘西州芙蓉镇景点圈和张家界至凤凰旅游黄金走廊的中间位置,是湘、鄂、黔、渝旅游版块的中心腹地。红石林景群主要由红石林岩溶地貌景区、酉水画廊喀斯特地貌景区、峡谷地貌景区以及暗河、湖泊、瀑布、洞穴地貌景区组成,构成了形态多样、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美妙神奇、绚丽壮观的地质地貌景观。

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发育最为典型的奥陶系红碳酸盐岩石的沉积地层,具有极其重要的全球意义。红石林地域隶属地史上所称的扬子古海,海底沉积了大量混合泥沙的碳酸盐岩层,经地壳运动和侵蚀、溶蚀作用,形成了这片美丽的地质奇观。

碳酸岩的颜色形成各有不同,红色源自古老的特殊沉积环境,在海底隆起的氧化条件中,可以形成高价铁的氧化物,含高价铁离子的岩石呈现红色、褐色、黄色、紫红色等;而停滞缺氧的深水盆地,只需要1-2%的有机碳及低价铁的硫化物,就足以使岩石呈现暗色,因此含低价铁离子的岩石呈现灰黑色、灰绿色、黑色等……

整个景区融红、秀、峻、奇、绝、古于一身,景区内石林、峡谷、天坑、溶洞景观形态丰富,千姿百态的石峰、石笋、石墙星罗棋布,尤为称奇的红石的颜色变化多端,随天气、时间、季节变化而变化,晴红雨黑,晨昏有别,季变色变,具有颇高的地质科研、美学观赏和旅游景观价值,被誉为“天造奇石,地生瑰宝”。

红石林园内的寒武纪第二段国际标准地层剖面,是一套连续沉积的碳酸盐岩地层剖面,2008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成为寒武系全球年代地层单位,全称为寒武系苗岭统古丈阶“金钉子”,为我国在46亿年地球史上钉下的第8枚“金钉子”,也是湖南省的第2枚“金钉子”,确定其底界的首要标志是光滑光尾球接子这种三叶虫化石在地层中的首次出现,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深远的科学意义。

在红石林的岩层中分布有化石,它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这些大部分化石的前身是角石,又称为“宝塔石”或“中华角石”,是研究海洋环境和划分地质时代的标准化石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三叶虫化石,鹦鹉螺化石、贝壳化石、鱼化石和无脊椎动物化石等等。

红石林不光有神奇的地质地貌,还有丰富的生物种群。景区森林覆盖率达73%,有植物56种324属,以松树、柏树为主,其中珍稀和重点保护植物40种,还有国家级保护植物珙桐、水杉、柏乐、银杏、香果、紫薇等。

作为土家族的聚居地,红石林地区至今还完整保留着土家族的非遗文化和风俗习惯。以毛古斯舞、摆手舞、傩戏、花灯等为代表的土家族文化,以哭嫁、跳马、赶年为代表的土家族风俗习惯、以“摸泥节”为代表的文旅节庆活动等,都在此保留传承。

上一篇:永顺县扶贫贷款疑被银行职员利用 贫困户陷征信危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