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谢晓钢—— 笔墨绘丹心 大爱映山河

编辑:钱鸾 来源:湖南新闻网 2025-07-14 18:48

 

谢晓钢

在中国画坛,谢晓钢的名字始终与“坚守”和“温度”相连。作为中国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以笔墨为舟,在传统与创新的长河中破浪前行;而作为被万千网友点赞的“中国好人”,他以善心为炬,在公益之路上照亮无数困境中的角落。他的人生,如同一幅浓淡相宜的国画,既有山河的壮阔气象,更有人间的脉脉温情。

笔底乾坤:从“神童”到画坛名家的坚守

1967年8月24日,谢晓钢生于湖南耒阳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对纸笔有着天然的亲近。乡邻们至今记得,这个总蹲在晒谷场边用树枝画鸡犬的孩子,笔下的生灵总带着一股“活气”——后来,这股“活气”成了他国画创作的灵魂。中学毕业后,他怀揣着对艺术的赤诚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在徐悲鸿画室、李少文工作室深耕数载,将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熔于一炉,逐渐形成“苍劲中见灵动,厚重里藏细腻”的独特风格。

他的画,是对生活最深情的凝视。在《回娘家》中,农家女肩头的襁褓、鬓边的野花,藏着对乡土的眷恋,这幅作品 1998 年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让他在全国画坛崭露头角。2014 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晓钢作品集》。

《醉春图》

他的作品《醉春图》,牡丹与紫藤缠绕出生命的蓬勃,被匈牙利国会永久收藏,欧盟议会议员乌伊海伊?伊什特万赞叹:“这是东方美学的诗意表达”。此作品还获评2024年吉尼斯世界记录最终设计终身奖;2024年12月10日,在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馆50周年艺术交流展上,《醉春图》被马来西亚总理收藏。他的作品《洞庭波涌》,湖光山色间跃动的渔火,是他二十余次踏访洞庭、蹲守渔船的心血结晶,画中每一缕水波都带着洞庭湖的晨雾与晚风。

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主席温琴佐?桑弗曾评价:“谢晓钢的作品价值百万”,但他更看重笔墨背后的责任。“国画不是孤芳自赏的玩物,要能照见时代,温暖人心。” 这是谢晓钢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从艺四十余年的执着。

公益足迹:以画笔为翼,让善意跨越山海

“画好中国画,做好中国人”——在谢晓钢的画室墙上,这句话被墨迹浸染得格外厚重。他的公益之路,始于一次偶然的触动,却延续成了半生的坚守。

震区帐篷里的“向日葵课堂”

2008 年汶川地震后,谢晓钢带着200余套画具直奔灾区。在绵阳某帐篷学校,他看到孩子们对着黑板上的裂痕发呆,便用沾满灰尘的粉笔在黑板中央画了一片向日葵:“你们看,花盘永远朝着太阳,再大的风雨也挡不住春天。” 他教孩子们画新家、画笑脸,有个失去双亲的女孩在画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心声:“谢老师的向日葵会发光”。离开时,他将随身携带的10幅精品画作义卖,并将筹得的28万元全部捐给学校,而那片黑板上的向日葵,后来被孩子们刻在了重建的教学楼墙上。

自闭症儿童的“色彩疗愈师”

2016年,谢晓钢在长沙创办了“湖南生命树学校”,这是当地第一所专门接纳自闭症儿童的公益学校。他发现这些孩子对色彩有着特殊的敏感,便每周抽出2-3天时间,手把手教他们用颜料涂抹情绪。有个叫“小宇”的孩子,曾三年不与人对视,却在第一次接触水彩时,盯着谢晓钢调色盘里的蓝色笑出了声。如今,学校已累计救助近800名自闭症儿童,谢晓钢个人投资超300万元,他说:“这些孩子是落入人间的星星,我不过是帮他们擦亮了蒙住眼睛的迷雾。”

十万张笑脸的“记录者”

从湘西大山到洞庭湖畔,谢晓钢的画笔始终对准普通人。他为100多位孤寡老人画过肖像,78岁的五保户周奶奶至今把画像挂在床头:“谢院长画的时候,连我皱纹里的泥都擦干净了”;他曾资助过200多名贫困学子,其中有12人考入美术院校,如今成了传递美与爱的乡村美术老师。

在他的画室里,没有堆积如山的奖杯,却整齐码放着厚厚的捐赠回执单,每张单子背后,都珍藏着一个被温暖过的故事。

从湖南耒阳乡间的“小画童”到蜚声中外的艺术家,从默默行善的普通人到受人敬仰的“中国好人”,他的笔墨,将在时光里沉淀为不朽的印记;他的大爱,已在平凡大众中播下万千希望。【作者:守望】

上一篇:行云王维的跨境野心:接盘“有棵树”反转困境,联手国资剑指稳定币新基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