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微创PTA(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
近日,衡阳县人民医院肾内科血透室团队成功为两名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尿毒症患者实施了彩超引导下自体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TA)。
	
这是衡阳县人民医院首次独立开展此项技术,它填补了县域空白,标志着人民医院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构建与维护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该领域诊疗能力的县域级提升,让县域内患者无需辗转外地即可享受前沿微创技术服务。
病例一
傅女士,动静脉内瘘已使用11年。该患者今年4月曾在市级医院行动静脉内瘘PTA术,近1月来该内瘘出现透析血流量不够,并且穿刺困难,术前彩超,肱动脉流量201毫升/分钟,直接影响透析充分性。
病例二
李先生,新建内瘘2月,但因自身血管条件差、存在严重狭窄,最狭窄处内径0.5mm,肱动脉流量324毫升/分钟,内瘘成熟不良,使用初期即面临血流不畅困境。
	
面对这些复杂的血管通路问题,衡阳县人民医院肾内科陈将辉副主任医师团队综合评估后,决定施行彩超引导下自体动静脉内瘘PTA术。该技术是处理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一线微创治疗方案,能精准扩张狭窄血管,恢复充足血流,有效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10月14日,在B超室、麻醉手术科的大力支持下陈将辉副主任医师团队顺利实施了PTA术,两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且术后彩超都显示肱动脉流量大于600毫升每分钟,血流恢复理想,傅女士当天即完成了常规透析。
	
这两例PTA术的成功开展,不仅及时化解了患者的“生命线”危机,也免去了其转诊上级医院的奔波,彰显了人民医院肾内科在血管通路构建与维护方面的过硬实力。它标志着人民医院在守护血透患者长期生存质量的征程上,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未来,衡阳县人民医院将继续精进技术,不断探索,为更多依赖“生命线”的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高效的医疗保障。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通畅性直接关系到透析效果与生存质量。然而,长期反复穿刺使用,内瘘血管易发生狭窄、血栓形成、闭塞等并发症。
PTA技术为血透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作为目前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治疗手段,它通过超声实时引导,运用球囊扩张狭窄血管,手术仅穿刺点,创伤极小,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能快速恢复,不影响既定透析安排;无辐射,无造影剂风险,全程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避免了传统造影所需的辐射暴露和造影剂对肾脏的潜在损伤,尤其适合透析患者;适用性广泛,适用于内瘘血流不足、穿刺困难、静脉压升高、内瘘未成熟等多种情况。
专家提醒:透析患者宜每日自查内瘘震颤及血管杂音,一旦发现震颤减弱或消失,应立即就医。内瘘闭塞后6小时内是干预的黄金窗口期。
血液净化中心简介
衡阳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全县首个专业血透机构,填补了县域内透析服务空白。是衡阳县血液净化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血液透析中心致力于推动全县血液净化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接受上级卫生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督,确保每一台透析治疗都符合行业规范,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透析服务。
	
血透室拥有49台先进透析机,为300多位县域内长期透析患者提供服务。有高级职称医师3人,主治医师两人,专职护士19人,是一支经验丰富、专注血透、24小时待命的守护团队。
	
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管通路等多个亚专科方向,能够常规开展人工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动静脉内瘘PTA术,血透用深静脉置管术、腹膜透析置管术等技术。自创立之日起,血液透析中心始终坚守服务初心,以患者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持续提升透析质量。
专家简介
	
曾利军 科主任 主任医师
2000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本科,2006-2007年在湘雅二医院进修消化内科,2023年晋级消化内科主任医师,2024年被认定为衡阳市第一批E类高层次人才,湖南省疑难肠病委员会委员,衡阳市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衡阳市肝病委员会委员,擅长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下胃粘膜切除术,内镜下息肉切除,内镜下取异物,留置空肠营养管,内镜下止血等,内镜下内痔硬化及套扎术,亦擅长肾病、中毒的诊断及治疗。电话:15874759742。
	
陈将辉 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本科学历,湖南省健康服务协会肾健康分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衡阳市肾脏病及血液净化委员会委员;衡阳市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衡阳县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从事临床工作17年,2017年在湘雅附二进修肾内科 。擅长各种急慢性肾脏病的诊治,尿毒症并发症的防治,以及肾替代治疗如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技术,血管通路制作及维护等。电话:13873493257。
(陈将辉 李 清 杨小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