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扎根乡村,让乡村教育的春天更美好

作者:钱鸾 来源:湖南新闻网 2025-03-14 13:25

 

兰江完小  蒋寒冰

兰江完小的校园里,阳光总是那么明媚,洒在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我站在操场上,看着孩子们在阳光下欢笑、奔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记得那是2008年的夏天,我初入教坛,到如今已逾十七载春秋。时间荏苒,我从遥远的塔山瑶乡走到自己的家乡兰江,从青涩青年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育者,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教育一线。

逆境笃行,以爱为舟。

2012年,我通过招考,踏上了前往偏远塔山中学任教之旅。那里山路曲折蜿蜒,冬季浓雾弥漫,能见度不足10米。那简陋的房屋既是卧室、厨房,也是我的办公场所。那油漆斑驳的黑板、匮乏的教学资源,无不在诉说着乡村教育的困境。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削弱我传授知识的热情,知识才是改变乡村孩子命运的钥匙,于是我竭尽所能,将知识倾囊相授。

记得我刚接班时,听说班级里有几个顽皮的学生,成绩落后,还经常出现上课违纪的情况。一开始,我也有些担心和焦虑,但转念一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花期,只是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去浇灌和等待。于是,我开始尝试与这些学生建立联系,利用课间时间找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家庭生活。我发现,这些学生并不是有意扰乱课堂秩序,而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于是,我耐心地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我也会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愿意聆听老师的教诲,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看着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成长,我深感欣慰和自豪。这也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强迫和灌输,而是引导和启发。我们要用爱和耐心去等待每一个孩子的花开,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深耕细作,桃李芬芳

2014年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兰江,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去城区学校任教。我说:“这是我的家乡,小时候,村里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但我有幸遇到了几位敬业且充满爱心的老师,他们用有限的资源,尽最大的努力为我们传授知识,他们的言传身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教育的种子。那时,我便暗暗立下志向,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教师,回到这片土地,为家乡的孩子们带来希望和知识,让他们能拥有不一样的未来。”怀揣着这份梦想,我努力学习,一路克服了无数困难,最终走出了瑶乡,来到了家乡兰江,开启了我新的教育征程。

从教初中到教小学的转型并非简单的难度降低,而是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的系统性转变。于是我积极参加教研,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农村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于是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群体,我通过分层教学设计,在备课环节就将教学目标、课堂任务、作业设计划分为ABC三级,确保"学困生能吃饱,学优生能吃好"。例如在词汇教学中,A级学生掌握核心词汇拼写,B级学生进行句型应用,C级学生完成情景对话创编。分层教学的实施需要科学的评估体系支撑,于是我又通过单元测验、课堂观察、口语展示等多维度动态调整学生分组。同时建立阶梯式奖励机制,将积分兑换制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基础层学生完成单词打卡即可获得"进步之星"电子勋章,提高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突出可兑换"免作业券"。这种差异化激励既保护了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又为优等生提供了发展空间。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坚持,我所教授的毕业班迎来了全市的统一考试。当考试成绩公布的那一刻,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带的三个班的英语成绩全市第一!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化作了满满的幸福和自豪。这个成绩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对我多年教学实践的肯定,它证明了分层教学在乡村教育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薪火相传:让教育家精神永续传承

回顾这 17 年的乡村教育生涯,我感慨万千。从偏远瑶乡到家乡兰江,我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变迁和发展,也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和最大的收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更多的孩子点亮知识的灯塔,引领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乡村教师都能发扬教育家精神,扎根乡村,默默耕耘,乡村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更加灿烂美好。

上一篇:哈密金之源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与信访人巨额经济损失的情况说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