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常宁市新河镇中心学校开展毕业年级教学校际交流活动
(通讯员:陈书林、吕小云、唐忠云)10月15日至10月16日,常宁市新河镇中心学校组织班子成员、辖区学校校长、部分骨干教师一行10余人对镇内珠塘学校和江河学校开展了以毕业年级教学为主题的校际交流活动。
珠塘学校和江河学校都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偏僻,规模不大,各年级人数都在30人以内。此次毕业年级教学校际交流活动的侧重点在九年级和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的教学上。两天来,共听课18节,听课的老师和授课者及时交换了意见,从教材处理、课堂组织、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了开诚布公的深入交流。“多见者博,多闻者智”,听课的老师和上课的老师都觉得有所收获,甚至多年来在教学上的困惑通过大家的交流瞬间拨云见日、迎刃而解了。

在反馈环节,大家一致推举吴华晶、贺雯、张腾伟、雷梦兰四位教师的课为优秀。尤其是贺雯老师的课很有地方特色: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就从基础抓起,狠抓落实;实行“学科带头人”制度,一个小组长负责一些学生,大家共同进步。

此次交流活动旨在给大家搭建一个展示和探究的平台,让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珠塘学校校长陈书林、江河学校校长吕小云表示,教育尤其是农村偏远学校的义务教育,既举步维艰又意义重大。不会因为规模小就敷衍了事,也不会因为学生整体基础薄弱就心灰意冷、妄自菲薄。反之,全校教职员工要以愚公移山的坚毅、以夸父逐日的热情、以精卫填海的执着,全力托举农村留守学生,因为,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所在。

此次交流活动的核心是探讨农村偏远学校小班额的教学模式。对此,新河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帅路生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精准发力:一是要因材施教,任课教师要根据班上学生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去用心备课和组织教学,怎么有效怎么来,而不是贪多求快,力求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二是要分层教学,让学生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三是要有的放矢,培优补弱,实行靶向教学和问题清单式个别辅导,尽最大可能去发掘学生的潜能。
